點擊查看產(chǎn)品參數(shù)和報價--丨--

---

---

---
正文:
人類眼睛的結構類似于照相機,角膜(及水晶體)近似于鏡頭、瞳孔近似于快門、視網(wǎng)膜近似于底片。人眼若要能清楚分辨兩個物體(點),就如同相機要能拍出清晰的圖片時,相當大的一部分受到可見光會繞射(diffraction)的影響;所謂繞射就是指當一點光線經(jīng)過一個光欄(小孔)時(恰如瞳孔或是快門),會出現(xiàn)艾爾利光暈圓(Airy disc)的現(xiàn)象。
依據(jù)瑞立判定準則(Raleigh's criterion)的理論,當兩點在底片或是視網(wǎng)膜所形成的光暈圓相互重疊過半時,相片或眼睛就無法分辨出是兩個點。依據(jù)艾爾利光暈圓計算公式,在眼睛所形成的光暈圓的直徑大小與光線的波長(可見光波長)及焦距長短(眼睛的焦距)成正比,與孔徑大小(瞳孔大小)成反比。若代入標準化成人眼睛的結果可得光點在眼睛中所形成的光暈圓直徑約為2.8um;這個結果相當接近于人類眼睛感光細胞的平均大小(1.5-2.0um),因為感光細胞若是比2.8um大的話,將無法達到人眼的最佳化視力,但若是感光細胞遠比2.8um小的話,又會有過多浪費的感光細胞。
依據(jù)相同原理,可以推得標準化成人眼睛的最小鑑別角度(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MAR)約為2.5角分(每1度可分為60角分;也就是一角分為1/60度)。這個結果與正常成人眼睛最小鑑別角度1角分差了約一倍之多,究其原因,因為人眼其實可區(qū)別不完全重疊的光暈圓,并且每一個感光細胞在傳導視覺訊號到視覺皮質前,還需經(jīng)過多重的回饋修飾,因此最小鑑別角度能夠達到1角分。
出自http://www.bjsgyq.com/
北京顯微鏡百科